“政府采购项目全流程‘不见面’。各市场主体不用再提供资料原件,只需一把CA数字证书就能在网上完成登录、上传、签章、加密、解密、开标、评标以及在线互动等所有场内交易环节操作。”山东省乐陵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刘晓在接受《政府采购信息》报记者采访时说,在该市投标供应商无需抵达现场就可以参与投标。流程控制从“人跑”转为“数据跑”,彻底解决了交易的时限性、地域性难题,真正实现了“评标不见面、投标无障碍”,并有效降低了新冠肺炎传播风险。
刘晓介绍,经测算,“不见面”开标可为每家投标企业节约交易费用1500元,费用节约80%以上;开标时长原来需要3个小时的项目,现在可以压减到30分钟以内,压缩85%以上。一般小项目10分钟即可完成开标。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仅是山东省乐陵市,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为了更好配合疫情防控,大部分地区开始尝试远程异地开评标。远程异地开评标确实对提高了评标质量、提升评标效率、降低招投标成本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关注与解决。
异地专家监管需协调
“远程异地开评标模式的创新改革,促进竞争环境更加公平,激发市场活力。同时也解决了当地专家门类不全、数量少的短板,对专家‘面孔熟’打人情分现象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毕建雷告诉记者,但是云评标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确保各地评标专家的沟通交流,如何能够实现对各地评标专家的有效监管,如何做好组织协调工作,这些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困扰,有待进一步完善解决。
据记者了解,在实践过程中,部分供应商参与项目少,不懂系统,容易出现不会投标,不会编制投标文件的现象;部分评委不懂系统,异地评标室需要具备评标电脑、视频会议终端、全程监控摄像机、拾音器等设备,能够实现评标室全画面(包括视频、音频)可远程监控、可录制存储,并确保网络畅通,部分地区实现不了,导致评标不方便;部分供应商忘记密码,交易系统没有安装好,导致无法上传投标文件或正常解密,而投标无效。
某业界资深人士介绍,部分地区诸如山东、湖南都在不断完善系统的同时都对政府采购当事人进行培训,确保他们可以了解异地开评标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
异地专家评审费用问题需协商
记者采访时候了解到,异地评审的专家评审费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困扰。专家评审费是评标专家参加评标活动应得的劳动报酬,接受该劳动报酬是评标专家的权利。但是,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针对同一个项目抽取不同地域的评标专家,其执行的评审费标准是同一项目同一标准还是按地域执行不同的标准。
某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省份没有明确的计费规定标准,但是签订政府采购跨省远程异地评标的地区都需要提前协商专家的评审费用。比如,近期哈尔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与鄂尔多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了政府采购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为创新使用远程异地评标模式,保障本次创新试点顺利实施,哈尔滨市财政局、哈尔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赴鄂尔多斯市调研,就远程异地评标合作范围进行创新性探讨,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原则、评标管理、评审费用、投诉质疑处理等事项。
挂靠问题要处理
“不见面开评标以及采用电子保函之后,投标单位挂靠现象增多,但是履约能力差,也降低了开标评标的效率。”浙江省衢州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种情况下,该局本着审慎包容原则,特殊情况下,监管部门也会打电话给挂靠单位,告知类似情况会处理挂靠单位,有效制止挂靠行为。
“明确流程,规范交易,保障各方权益,才能促使远程异地开评标项目常态化开展,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上述工作人员如是说。